電纜橋架內電纜敷設的規整性,直接影響散熱效率與檢修便利性,若電纜雜亂堆疊、交叉纏繞,易導致局部過熱、故障排查困難,需通過規范檢查與調整,確保電纜有序排布。
一、敷設規整性檢查要點?
檢查頻次與場景適配:普通車間每季度1次,數據中心、配電室等電纜密集區域每月1次。重點關注三方面:一是填充率,動力電纜敷設填充率需≤40%,控制電纜≤50%,若超過標準需評估是否需擴容電纜橋架;二是排布狀態,查看電纜是否交叉、堆疊,同類電纜是否集中敷設,不同電壓等級電纜是否分開排布(間距≥100mm);三是固定情況,電纜是否用扎帶或線卡固定,固定點間距是否符合要求(水平敷設≤1.5m,垂直敷設≤2m),避免電纜晃動摩擦。?
二、常見問題與規整方法?
電纜交叉堆疊時,先斷電后梳理分類,動力電纜靠外側敷設,控制電纜靠內側,用絕緣扎帶(間距1-1.5m)分段固定,扎帶松緊度以不擠壓電纜外皮為宜;填充率超限時,可新增平行電纜橋架分流,或更換更大規格電纜橋架,禁止為節省成本強行擠壓敷設;固定點缺失時,補充線卡固定,垂直敷設的電纜還需在底部加裝防墜卡,防止電纜自重下拉移位。
三、特殊場景敷設要求?
高溫環境(如鍋爐房)的電纜,需按“上層敷設耐熱電纜、下層敷設普通電纜”排布,預留≥150mm散熱空間;潮濕環境(如地下車庫)的電纜,敷設時需抬高底部電纜,避免積水浸泡,并用防水扎帶固定;防爆區域的電纜,需避免接頭外露,規整后在電纜橋架內填充防爆密封膠,防止火花擴散。
四、檢查與維護記錄?
每次檢查記錄電纜填充率、排布問題及調整措施,對反復出現雜亂的區域,分析是否因新增電纜未規范敷設,可制定“新增電纜敷設流程”,要求施工后及時規整,確保
電纜橋架內電纜長期保持有序狀態。